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梁承武】韩国朱子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序言

面向21世纪,人类充满着希望和挑战。2000年又正是朱子诞辰870年,也是逝世800周年和朱子学传入韩国710周年的纪念之年,2003年是朱子学引进高丽末期儒学家安珦诞辰760周年。为纪念朱子诞辰和逝世,自20001079日,在中国江西铅山县召开了“朱子诞辰87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0810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了“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自101214日,在福建武夷山市举办了“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在77韩国周易学会召开“朱子逝去800周年祈念朱子易学学术会议”,在1111韩国东洋哲学会主办“朱子逝去800周年纪念学术会议”。然后在中国自2003年到2005年先后召开了7次大中型规模的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这段期间在韩国未能展开朱子学学术活动,到了20068月份艮斋学会召开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其意义无疑是十分重大的。

由安珦传来韩半岛的朱子学,经过高丽朝的白颐正、李齐贤、李樯、郑梦周和朝鲜朝的郑道传等儒家亲明排佛崇儒,成为一种体系化了的道德、理念准则。到了朝鲜朝统治的500年间,朱子学不仅在学术文化,而且在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等各方面已成为指导理念和实践纲领。从此,朱子理学在韩国思想史上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指导思想体系。进入近现代后,韩国朱子学未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面对时代的变化而遭到否定批判和彻底的冷落。人们将朝鲜朝亡国、近代化不振兴等历史的不幸和错误皆归为朱子学的责任;当代社会改革的所有障碍也都推卸给了朱子学。传统文化的破坏工作一直被推进着。

在韩国社会里,以基督教文明为代表的一股势力,反对和诽谤儒教曾在韩国传统文化中所占中心地位的历史事实,其矛盾和对立是相当严重的。有鉴于此,恰当地调整和解决两个不同文化的冲突与矛盾,就成为我们当前的任务。为了解决这种课题,对韩国朱子学进行集中分析和论证,经过冷静的反思、崭新的解释和重新评价,就成为一种必要。

据此,本文首先简略论述朱子学由中国传入韩国的过程,并考察其初期发展及朝鲜朝时期的发展状况;接着考察了自1895年“甲午更张”至韩国鼓吹“近代化”口号的1960年间,朱子学曾出现一度衰退的原因;最后在整理分析1945年韩国光复以来朱子学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对未来韩国在发展朱子学研究的方向上提出一些笔者的构想。

二、韩国朱子学的传来经过和发展历程

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时期的儒学,是以汉代经学为中心的。儒学在高丽时代,因受唐朝的影响,带有儒、佛、道混为一体的文学性儒教色彩。而朱子学传来之后,却受宋学的影响,排斥道、佛,逐渐深入理气心性方面,指责佛教“灭伦害国”,社会上“排佛崇儒”成为风气。

本文对高丽末期,即朱子学在韩国的黎明时期,由安珦、白颐正、李齐贤等人掀起“亲明排佛”运动,继而由郑梦周、郑道传、权近等人的努力,朱子学在韩国立足并开始发展的状况,以及对朱子学在朝鲜朝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简略的考察。

(一)最早带入朱子学到韩半岛的是高丽末期的安珦。1289年(忠烈王15年),安珦扈从国王到元都时,初次接触到了《朱子全书》,并认为它是孔门的正脉。于是亲手抄写《朱子全书》,并摹写孔子和朱子的画像,于次年(1290)带回国。①

(二)朱子学被介绍以后,白颐正居留在中国专攻朱子学。归国时他带回程朱的理学,并传给其后学李齐贤,从此初步形成了高丽朝的朱子学学派。②随后,李齐贤也跟随忠宣王留学于元朝大都。他在“万卷堂”里广交元朝的儒士,为以后开拓学术交流奠定了基础。李穑是李齐贤门下之人,曾作为元朝国子监的一名生员专修过朱子学。而且他在成均馆任大司成期间,为扩大成均馆的规模及名额,发展学校教育,培养后学,作出过贡献。他站在朱子学道统观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佛教的弊害,在韩半岛发展朱子学曾起到过承前继后的重要作用。

(三)郑梦周是一位精通朱子学的大学者。③他站在朱子学的立场上,阐明儒学与佛教的相异点,揭露和批判了佛教。而且作为一名高丽朝的忠臣,他所提倡的“不事二君”的节义精神,经冶隐吉再在朝鲜朝初期的士林派中有过很大的影响。

(四)郑道传纂写有《佛氏杂辨》和《心气理论》。④书中提出以朱子学(理学)的“理气论”可生成“理”的基本原理,一方面批评佛家的“观心见性”论和道家的“养气”论,指出两家只重视“空”与“气”,而忽视“理”的偏向;另一方面则提出了佛、道可互相吸收结合为一体的理论。他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为“崇儒抑佛”政策提供哲学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也为佛教宣扬其长处。

(五)权近不仅著有《五经浅见录》和《入学图说》,而且对朱子的理与气、心与性、情与意、四端与七情等诸方面的辩证关系以二分法作了阐明。他的这些理论不仅使朝鲜朝的朱子学趋于规范化、系统化,而且他的“四端理发、七情气发”理论,为后来退溪的“理气互发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六)以上可见,朱子学通过高丽末期从认识到体系化,成为理念化的道德规范,为朝鲜朝的出现提供了理论基础。朝鲜朝初期的朱子学实践躬行和通经致用并重,结果不仅解决“修己治人”的实际问题,也出现了一批节义儒士。所谓“至治主义”⑤之朱子学曾成为一种时尚。但是,这种时尚由于过分强调义理名分的结果,却引起戊午、甲子、己卯、乙巳等四大党祸,也为他们只倾注纯理论性儒家思想的研究,轻视或逃避参与现实社会实践提供了契机。

(七)到朝鲜朝的中期,在探索“理气论”的问题上,李彦迪在他的“太极论”中认为,太极即理。可见,他持有“理先气后”的“主理”倾向。与此相反,徐花潭在“气论”中则强调气的“自能尔”“机能尔”的思想和“理者,气之宰”“所以然之正者”之观点。可见,他认为理只是气之一物或是气之用事(作用),理带有气之属性。因而李彦迪、徐花潭的重理、重气理论,给后来朝鲜朝的朱子学分为“主理”和“主气”两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八)在探求理与气关系的过程中,李退溪站在“理气不杂”之立场,主张“理气互发说”,而李栗谷虽然也站在“理气不杂”的立场,却主张“理气一途说”。在对“人心道心”的问题上,退溪从“理气互发”说出发,提出人心归属于七情,道心则归属于四端的主张;而栗谷却从“理气一途”说出发,提出“人心道心之相对说”和“七情包四端”的主张。尤其退溪所撰写的《传习录辨》中,旗帜鲜明地把“阳明学”当成异端加以攻击和排斥,而把朱子学当作正统加以宣扬。以上提及的“四端七情论”,是朝鲜朝朱子学领域争论的一大焦点。可以看到既有主理派和主气派又有折中派。

(九)朱子学的争论后来又转到礼学领域,产生了“礼讼论争”。例如孝宗和仁宣王后逝世后,为其服丧年限论争,招来各自的朋党。另外,由于“改变朱注”和“引入阳明学”,朱子学曾一度受到批判。而彻底分析朱子心性论,则又惹起了一场所谓“人性物性同异论辨”之争。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并偏重人性还是物性与“心体本有善恶”等问题。一派主张“人性物性相异论”,而另一派却主张“人性物性俱同论”等。而且为介入社会矛盾,试图解决社会危机,开始出现了各种“实学”派。譬如,主张“经世致用”的李瀷,强调“起用厚生”的丁茶山,重视“实事求是”的金正喜等等。

(十)到19世纪末,在韩国朱子学研究的方向问题上,一方面根据朱子学的义理传统,表现于坚决对抗外来侵略的“卫正斥邪论”和“义兵运动”上,另一方面儒家本身谋求发展和变化,而掀起改革运动,企图使儒学带有宗教性的教化功能。这种儒学运动的意义在于,面对国难参与救国运动和表现确保儒家自我意识。

总之,开始传入并扎根于高丽末朝鲜初的朱子学,继承了自三国时代业已形成的忠孝伦理规范为传统的儒家思想并逐渐发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旗帜鲜明地主张正义,追求理义礼义精神上。从其内容上看,理学的义理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而形式和程序问题上的礼学论争,其实质也以义理精神为前提,是伦理规范化的过程。可见,义理精神便是贯串于整个韩国朱子学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其基本特征。

三、近代韩国朱子学的衰退原因

现代韩国的朱子学从丙子修好条约的1875年开港起,在社会加速近代化进程中,曾一度遇到衰落的局面。其直接原因有三:(一)把朱子学简单地看成慕华、大国主义守旧势力的陈旧理论,甚至把迟延开化之罪恶全部嫁祸于朱子学的理论;(二)朱子学的道理本来平正通达易解又易实践,进入现代无条件地疏远或排斥了朱子学;(三)在现代社会制度影响下,不少知识分子普遍忽视传统文化,这种倾向导致继承传统文化后继乏人。

(一)近代韩国朱子学衰退的背景

1.作为朝鲜朝初期的统治阶级理念意识,把儒学当成官方学,“崇儒抑佛”政策必然导致阻碍思想多样化发展之前景。他们从社会制度上为确立强有力的封建统治,加大上层官僚阶层与平民之间的身份差别,限制庶民出身和改嫁妇女的社会参与,强调男尊女卑。结果社会上出现大量游闲文人阶层,冠婚丧祭趋于形式化,出现轻视商业和手工业等局面。

2.在朝鲜朝的中期,儒家所固守的“至治主义”或“春秋大义”,都未能实现符合现实的理想社会,却招致戊午、甲子、己卯、乙巳“四大党祸”。这种局面造成了当时的知识分子回避参与现实的一种不良社会风气。

3.士祸之后,朝鲜朝的理学,从理气论至“人心道心论”“四端七情论”等方面的争论,虽然在学术理论上有所深化,但只把程朱学认定为正统儒学,而把“阳明学”等当成异端加以排斥,其结果是程朱学的教条化,对全面正确理解朱子儒学带来不利的后果,从而丧失展开自由讨论和获得发展的良机。

4.分清君子小人之标准,本应以道德修养之程度为依据,然而又把标准扩大到处理人际关系和贫富程度方面。文人间朋党林立(以围绕服丧问题而发生的“礼讼”、以经典问题的“朱注改变”和“人性物性同异论辩”的观点划线),其结果是儒学一时间成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工具。

5.这种沦溺于观念性名分论的理学理论,在经历“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之后,完全丧失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当时由少数被排斥在党派之争之外、对脱离实际的儒学持批判态度的儒家提出过“实学”的主张,但现实社会已无法接受,从而实学的实践和发展也就更无法体现了。

(二)近现代韩国朱子学衰退的原因

1.甲午更张(1894):是一次促进韩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化运动。然而,从此运动起代表传统儒家思想的朱子学在韩国却开始走向衰微。虽然儒家曾企图通过革新运动摸索新的变化,但废止科举制度、撤废多数书院却正好给开展正常儒家活动以沉重打击。

2.卫正斥邪论(1890):对主张“西势东渐、东道西器”的西学(天主教)进行的迫害,当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好为掀起“反儒排儒”情绪创造了契机。由此形成的两家对立关系,不仅在当时而且至今仍然留下不好的影响。

3.日帝侵略(1905-1945):日帝所实行的彻底抹杀韩国传统文化的政策,给朱子学带来丧失立足之地的灭顶之灾。原来所进行的传统儒学运动、开化运动、救国运动,一律受挫。这绝不因由朱子学本身带有什么“保守性”所致,而是日帝所施行的文化欺骗和毁灭政策,使在韩国最具创造性文化之主体的朱子学(儒学)被迫停滞,随之队伍也被瓦解。三一运动(1919年)之后的一段时期里,也因上述原因,儒家文化和传统文化仍长期处于低谷期和断层期。

4.八一五韩国光复(1945):韩国光复后,在经历美国军政(1945-1948)和六二五韩国战争(1950-1953)等韩国文化过渡期中,朱子学仍被排除在创造新文化的队伍之外。因朱子学没能通过自我改革使致现代化,所以已不能与现代其他各类文化并驾齐驱,当然更谈不上承担起主导韩国现代文化之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国民的潜在意识中,把韩国近代化进程迟缓的全部责任,错误地归罪于朱子学,产生蔑视和怨恨,无形中形成一种反儒心理。

5.西方文化之冲击(1945-1950):面对西方各色文化泛滥成灾的情况,韩国人曾一度丧失对民族的自负心和传统文化的自矜心,不少人盲目陷入崇洋媚外之中,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却没有机会冷静地反省和省察。

6.社会制度的转变与学校教育的西方化(1945-):随着工业产业化进程的加速,西方文化迅速大量流入,不仅韩国的社会制度有了根本变化,而且学校教育也走向西方化。就全国而言,在当时只在成均馆大学儒学院及几个大学的哲学系、汉文学系和伦理学系中,勉强维持朱子儒家思想之命脉。但就在那里学习的青少年普遍对文献典籍、传统文化不感兴趣,进而出现轻视和远离的现象。

7.知识界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后继乏人(1945-):就现代韩国知识界而言,大部分人所受的是西方式教育或深受其影响。因此更多的持有主知之思考方式,而比较缺乏对培养传统文化意识的自觉意识。自日帝侵略至今,可以说韩国知识人素质之主流,主要是建立于理解西方文化为基础的。这种情况下很难谈什么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和文化之理想。也正因如此,社会各界对缺少继承传统文化并能创造新文化的人才之呼声和批评是不无根据的。

8.在产业化过程中掉队(1961-):现代韩国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混乱和不安。1960年起,未经消化的外来思想和文化又随迅速兴起的产业化浪潮大量流入。从此韩国传统的价值标准走向崩溃,人际间相互尊重的“礼义之邦”之优良传统被丧失。诸如此类问题,对长期脱离在“创造文化队伍”之外的以朱子学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来说,确实遇到了一次严重的挑战。

以上几点,虽然还不能十分全面地论述和说明当时的现状,但无疑就是朱子学在现代韩国所不能盛行的主要原因。

四、当代韩国朱子学的研究活动

1945年光复至20076月为止,根据笔者所收集到的资料统计,在韩国已发表的有关朱子学方面的各类论著共有674篇。其中发表在学术刊物的有394篇;学位论文140篇(包括在国外取得的学位论文9篇);单行本55册,外国学者发表论文72篇。因时间紧等种种限制,以上统计难免不无遗漏。而本文的分析就以这里所收集到的资料为依据,特此说明。

(一)按年度朱子学论著现况

现要查看每年朱子学论著情况,在674篇中按发表年度统计,从1945年到1980年只有72篇(占10.68%),因时代背景可见其发表的数量不多。而其中,在1977年由退溪学研究院以“近世东亚细亚朱子学与李退溪”为主题召开的“退溪学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外国学者论文占较大的比重。在1981-1990年间则达156篇(占23.14%),而这些一般论文和学位论文中,可发现韩国学术界开始对朱子学引起很大兴趣及关注之倾向。1991-2000年发表了有关朱子学的论文共319篇(占47.32%)。2001-2007年上半年发表有关朱子学论著共127篇(占18.84%)。这段期间所发表的有关朱子学方面的单行本、学位论文、学术论文等各类论著迅猛增长,其中发表朱子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平均每年达10-30篇以上,为促进当代韩国特色朱子学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各领域朱子学论著现况

以上已经发表的各类学术论著,若按学科内容分类见表2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哲学方面的论文366篇,朱子学方面的论文163篇,再次为语言学论文32篇。此外可见以教育、宗教、历代朱子学领域为顺。政治和经济等社科领域则不过15篇,占总数的2.22%;还有礼学9篇、生平6篇、学派部门10篇等。

哲学领域里的理气论、工夫论、群经、比较批评方面的研究业绩较为丰厚,而在方法论、价值论、认识论及现代和未来意识相关的研究论文却为数不多。

 

在语文学领域,诗歌部分较突出,而散文及翻译有关的研究较薄弱,有待加强。此外,在语学方面,通过《朱子语类》,正在进行对宋代白话文的研究工作。

教育学领域,则有教育思想20篇,占2.96%;书院有关2篇,占0.29%;历史关联1篇,占0.14%。此外,政治、经济、社会等有关社科领域共有15篇,占2.22%,论文篇数相对见少。

综上所见,也可能是由于朱子学本身的特性,现已研究的业绩中,与哲学有关的内容占绝大部分。为确保朱子学本体特点,笔者希望今后有更多的语文学、历史学、教育学方面,尤其是政治学、经济学等有关社科领域的学者积极参与朱子学的研究活动,并期待丰硕成果面世。为此,目前在韩国所进行的朱子学研究,有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并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

五、韩国朱子学的未来课题

在迎接世界化、信息化和激烈竞争的新千年之际,我们应该认识到,以固有的传统文化和道德文化为主题的韩国朱子学,若不能机智地适应现代社会,那一定将被社会淘汰。当前韩国朱子学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和历史使命,是需要对朱子学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在此基础上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对韩国朱子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如下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朱子学研究的体系化

经过历代朱子学家的努力,特别是当代朱子学者们的努力,可以说对朱子学的理论研究在韩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将不断地引向深入。朱子学本来就是很重视实践的一种学说,所以在理论研究方面尚存在不少待开发的新的领域;而最基本的核心问题在于确立其具有客观性的朱子学理论体系。

1.重新整理和综合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 对有关朱子学的论著和学说,按人物、学派和学科领域,进行一目了然的分析和整理,为各种学术研究和学术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2.通过集体研究,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以已经整理的朱子学研究成果为基础,分别按主题共同进行研究和讨论,确立其理论体系,在客观上提高朱子学学术理论研究的总体水平。

3.通过个别研究,体现学术研究的独创性 通过对特定的学派、人物、领域和主题,进行长期的有深度的个别研究,取得有特点的研究成果,体现朱子学研究的独创性。

4.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广泛挖掘和深入研究朱子学中尚未涉及到的人物、学派等各领域,谋求朱子学学术研究的全面均衡发展。

(二)朱子学研究的现代化

任何一种学术思想一旦失去时代性和社会性,就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朱子学也一样,只要离开现代社会,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在现代社会中,若要发挥朱子学的道德创造和文化创造作用,首先要谋求朱子学本身的现代化。换言之,仅仅以传统的经典解释或普及的方法,远不能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为使朱子学能够站在时代的前面,推动社会的发展,就不能不追求方法论上的现代化。

1.注释和翻译朱子学典籍和资料,完备其基础资料 为了满足学术研究的需要,首先要从朱子学汉文资料的重要部分开始进行注释,并进一步译成韩文。到目前为止,在韩国出版发行的朱子学译著,有成百晓翻译、民族文化研究会出版的《四书集注》《小学集注》《诗集注》等,并且翻译了所有的注释。另外还有任敏赫翻译的《朱子家礼》和赵敦相、崔载铉翻译的《朱子家训》,黎靖德编、许铎、李尧圣译注、清溪出版社出版的《朱子语类》卷一“理气上”到卷六“性理三”部分,黄干著、姜浩锡翻译、乙酉文化社出版的《朱子行状》。另外还有由弘益出版社等几个出版社先后六次翻译出版的《近思录》。虽然这些译著仅仅是朱子学著作的一部分,但也是研究朱子学过程中的重要业绩。今后要继续完成《朱子语类》的翻译工作和索引编制工作,又要着手进行《朱子文集大全》的翻译工作和索引编制工作。此外不断地翻译现代朱子学者的著作和历代韩国朱子学者的注释书等。这些翻译工作要改变过去翻译或注释经典的文体和方法,使之易懂易解,当作研究朱子哲学的基础资料。

2.加强朱子学研究成果的出版事业 加强朱子学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事业,积极争取政府有关学术机关和企业团体支持朱子学学者的学术研究活动。支持硕士、博士论文的出版工作,以此谋求拓宽朱子学学术研究领域。

3.以现代意识再现和普及“朱子家礼”中的“四礼” 尽可能与“朱子家礼”原义相符地解释冠、婚、丧、祭为主的各种仪礼、丧礼和祭礼等内容和程序,并通过各种视听节目(HandbookVideoCDDVD及在线影像)普及各种仪礼,使人们容易理解和接受,以便生活化。

4.确立符合时代并能引导大众的朱子学地位 为了朱子学能够主动为人民大众服务,就必须果断地抛弃传统的权威主义观念和态度,主张社会的正义事业,深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患难,减轻人民大众的疾苦,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人民大众服务。只有人民大众所信赖和支持的朱子哲学,才能永远扎根于人民大众的心里。

5.创造以反思和实践为本的道德文化 当前,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开展道德文化的创造活动,是一个非常难的课题。但是,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朱子学道德创造的责任,并表明其坚定的意志,那么朱子学所提出的主张,将会得到大众的支持。由已适应传统社会道德文化的群众来创造和主张道德文化,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有说服力,将能确保非常大的支持。

6.组织讲座和讲演,强化教化活动 为普及朱子学思想,坚持向对朱子学经典感兴趣的大众进行定期讲座。为扩大学习朱子学经典的队伍,加强教化活动,不断对一般大众进行时事性讲演,促进他们对朱子学的理解。

坚持不懈地进行朱子学的注释、翻译、礼仪普及和讲座等,不仅使朱子学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在实际生活和教化活动中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若把这些工作用现代化手段灵活地坚持开展下去,那么定能成为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活生生的朱子学。

(三)朱子学研究的信息化

随着21世纪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检索、利用等过程中已导入了现代化的尖端技术手段,社会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CD-ROM或者Internet等通讯网络,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文字、影像、音响等各种媒体的知识和信息。在这个时代,韩国朱子学研究的外部环境和知识收容的范围也需要更加拓宽。为主动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为满足未来多样化社会的需求,为提供前面所说的实现韩国朱子学研究现代化所需的基础文献资料数据库(data-base),不能不强调韩国朱子学的信息化问题。

1.建立朱子学研究文献资料数据库(database) 尽早推进有关朱子学原始资料和研究资料的数据库建设,为朱子学的现代化和体系化服务。

2.制作朱子学研究文献资料光盘(CD-ROM) 通过有关朱子学文献资料的光盘(CD)化,制作DVDPMP等移动媒体,按学派、人物、学科领域及主题分别提供优质服务,为大众提供良好的资源共享环境。

3.在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提供朱子学文献信息服务 把一些朱子学研究的相关资料登入到“韩国朱子学会”(暂称)网页,使朱子学研究者能容易地利用。尽早在国际互联网上为世界各著名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中心提供朱子学文献信息服务,使全世界都能够轻松而方便地了解朱子学。

4.广泛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国内的相关领域自不必说,广泛促进与其他领域的学科间的交流;和外国的学术团体或个人交流朱子学研究资料,促进国家间共同研究计划的实现。

5.促进韩国朱子学会的成立 从上述“当代韩国朱子学的研究现况”来看,1979年以来取得的朱子学硕、博士学位论文共为134篇,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还有研究朱子学的体系化、现代化、信息化,为了更加具体化、组织化、有效率地推进,现在应是成立研究朱子学团体即“韩国朱子学会”的最佳时期。

六、结语

21世纪将是世界化、信息化时代,又是急剧变化的时代。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交通、通讯也在引起划时代的发达,市场经济体制在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广,政治理念的墙壁也在崩溃。我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世界环境的急剧变化。由于这种诸多的变化,使世界逐渐变成一个“地球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日益显出国际社会间的协作不断增大,为生存而进行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因此,韩国的朱子学要在这种未来环境中起重要的作用,应该探索现实社会和文化体制的未来方向。

在道德意识渐趋淡漠,社会秩序渐趋混乱的21世纪社会危机中,我们期待着未来韩国的朱子学能够突破现状,发挥积极的作用。为纪念朱子逝世807周年和朱子学传入韩国717周年,应设定韩国朱子学的未来方向。如果把朱子学的重点放在重建思想和理念,朱子学能起到儒学思想中枢作用,儒学思想也能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思想理念的中枢作用。

前面所揭示的韩国朱子学对未来课题的实现不能通过一两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来解决。应是通过所有的儒学研究者,尤其是他们的历史使命意识和时代责任感、非同一般的热情和不断的努力才能实现。应把认识和提出问题放在第一位,不断发展和深化韩国朱子学研究,为21世纪的文化创造作出贡献。

【注释】

①安珦《晦轩实记·晦轩先生年谱》:“庚寅忠烈王十六年,留燕京,手抄朱子书,又摹写孔子朱子真像,朱子书未及盛于世,先生始得见之,心自得好,知其为孔门正脉,遂手录其书,又写孔朱真像而归,自是讲求朱书,深致博约之工,三月从王还自元。”

②李齐贤《栎翁稗说》前集(2):“白彝斋颐正,从德陵留都下十年,多求程朱性理之书以归,…学者又知有道学矣。”

③《高丽史·列传》卷三十,郑梦周条:“李穑极称之曰:梦周论理,横说竖说,无非当理,推为东方理学之祖。”

④郑道传所说的“心”是佛家的修心,“气”是道家的养气(养生),“理”是理学的性理。

⑤赵光祖《静庵集·附录》卷一:“崇道学,正人心,法圣贤,兴至治。”

(原载《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2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