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何向东 吕进】论实用主义的“真理论”

实用主义哲学对“真”的关注超过了其他任何哲学派别: “实用主义这个词已有了更广义的应用, 也就是某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 (詹姆士, 31) ; “实用主义的范围是这样的———首先是一种方法, 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 (同上, 36 - 37)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是相当生动而有趣的, 并且赞同者和批评者都络绎不绝。概括地说, 实用主义的“真理”一方面强调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而使我们产生一种亲切感; 另一方面又过分地偏向于主观, 从而易于遭致批评。
一、论真是效用
效用论是实用主义哲学的首要的观点: “‘它是有用的, 因为它是真的’; 或者说: ‘它是真的,因为它是有用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 (同上, 104) 但是这种仅仅将真与有用等价起来的简单解释, 不免产生并且事实上也引起了片面和歪曲的理解, 以至于詹姆士拟出了多达8种的不同误解来加以解释(James, pp. 180 - 216)
最为人们接受的真理观是符合论, 它认为真在于认识与客观实在的符合。这种真理论符合直观,在日常使用中有较好的解释效用。但实用主义认为, 这是一种静态的真理观, 也是一种被动的真理观。它无法解释人类为什么要追求真而且把真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追求的问题。詹姆士说: “要是真观念对人生没有好处, 或者真观念的认识是肯定无益的, 而假观念却是唯一有用的, 那么, 认为真理是神圣和宝贵的, 认为追求真理是人生的责任等等这些流行的看法是永远不会成长起来或成为信条的。” (詹姆士, 42) 实用主义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自己的真理论。
不能简单地认为实用主义者只注意效用, 相反, 他们坚称他们是主张符合论的, 詹姆士在《真理的意义》序言中开宗明义地说: “实用主义的核心在于说明……真是思想的一种性质, 它意味着思想和实在是符合, 而假则意味着思想与实在不符合。” (James, p. ) 杜威甚至说: “根据我把‘符合’当作是一种操作上和行为上的事情的这个意义(这个意义在通常的经验中就明确地有与它相同的意义) , 我主张我的这一派别的理论是配称为真理符合论的唯一的一个派别。” (杜威, 1965, 290) 只是对于什么是“符合”, 他们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詹姆士提出, 可以感觉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同你所建立的“摹本”相符合的, 但是不可感觉的东西你怎样建立一个摹本与之相符合? 比如“钟的‘记时功用’和发条的‘弹性’”的摹本是什么? (詹姆士, 102) 于是他提出: “真观念是我们所能类化, 能使之生效, 能确定, 能核实的; 而假的观念就不能。这就是掌握真观念时对我们所产生的实际差别。因此, 这就是“真理”的意义, 因为我们所知道的“真理”的意义就是这样。”(同上, 103) 这是从效果来看的: 如果一个观念能产生好的效果、能被证实, 那么就是真的,反之就是假的。
说真是效用强调了真的实践意义。“真”与经验密切联系, 离开了经验就无所谓真: “一切真理都以有限经验为根据; 而有限经验本身却是无所凭借的。除了经验之流本身之外, 绝没有旁的东西能保证产生真理。” (詹姆士, 133) 真理与经验并且只能与经验联系着: “实用主义对真理关系的观念却是: 它有一定的内容; 它所包含的一切都是可经验的。” (同上, 159) 实用主义强调真理与实际的联系, 强调对现实的关注, 对于与我们没有实际联系的东西采取排斥的态度。詹姆士说:“实用主义的方法是试图探索其实际效果来解释每一个概念。要是这一个概念而不是那一个概念是属实的, 实际上,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 会有什么差别呢? 如果找不到任何实际差别, 那么两者之中任何一个实际上是一样的。” (同上, 26) 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差别”呢? 他进一步解释说: “如果两个陈述, 此真或彼真, 都是一样而不产生实际的差别, 这两个陈述就不过是说法上的不同; 如果一个陈述, 其真其假都是一样而不产生实际的差别, 这一陈述也就没有真实的意义。” (同上, 188)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然的: 对于思辨的玄学采用放置一边的态度, 专注于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 真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不在遥不可及的飘渺之处。它将我们认识的中心放在了客观现实的世界,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但是, 如果把真等同于好的后果, 那么什么是好的后果呢? 如果要到最后才知道是不是好的效果, 这对我们又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呢? 这样做并没有解释真, 反而造成了新的混乱。罗素说: “关于哪类信仰在个人的生活中有好的后果这个问题, 往往是视政府和警察而定的。” (罗素, 162)这样一来, 实用主义真理观的根基就动摇了。
实用主义还强调, “真是有用”并不是仅指当下的和个别的, “而是也同样望着世界最遥远的前景”。(詹姆士, 66) 詹姆士以此来回击那些认为“效用”论的真理是主观的和易于改变的批评。但是这个回击遭到了猛烈反击, 罗素说: “回教徒相信, 如果他们在打仗的时候为保卫‘真正的信仰’而死, 他们就要进天堂, 据我看来, 这种信仰‘从长远和整体来看’, 已经表明是合算, 难道我们因此就认为这种信仰是真理, 即使那死了的回教徒在事实上并没有享到他所想望的那个极乐吗?如果他在事实上真享到了那个极乐, 我们对于从前基督教的那种与回教徒相反的信仰又要怎么说?(罗素, 162) 两个互相矛盾的观念都可以由于“从长远和整体来看”而宣称为真, 然而却只能有一个是真的。如果实用主义的理论容纳这个矛盾, 那么这个理论本身就没有价值可言, 因为这等于说所有的东西都真。同时, 诉诸“遥远的前景”从逻辑上讲只不过是一个遁词, 因为“遥远的”一词更是模糊的。雷谢尔说: “我们应该区分目标和结果。我们可以试图断定这是(确定的、真正的)真理, 但是, 所有我们实际能够达到的是说明我们认为什么是真的。” (Rescher, p. 382)
效用论强调实践意义, 强调真理对于我们的引导作用, 在认识论上无疑具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对于真理论来说, 它所引发的消极后果更多。正如罗素所批评的那样,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的一个极其不好的倾向就是会导致“强权即真理”的观点: “这种哲学虽然是从自由和容忍开头的, 却由于内在的必然性发展为诉之于武力和大军的裁决。” (罗素, 163)
由于真理的效用是以结果来衡量的, 这就涉及到以什么样的标准来验证一个结果是有效用的, 即用什么标准来确定是否为真。为此实用主义者提出了符合与融贯的标准。
二、论真理的符合与融贯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是符合论与融贯论的结合: “皮尔士、詹姆斯和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真理观,把符合与融贯这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 这是他们的独到之处。” (哈克, 20) 这不仅是特点, 就某方面来说, 还是优点。
实用主义者从发生论的角度来说明真, 认为真理是动态的、相对的、可变的。真是一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真观念发生并同时被证实: “‘真’是任何开始证实的过程的观念的名称。‘有用’是它在经验里完成了的作用的名称。” (詹姆士, 105) 詹姆士批评理性主义将真理作为一个绝对的、静止的东西, 一个不变的标准, 他说: “现实的世界是开放的, 理性主义却要判定出许多体系来, 而体系总是封闭的。对人来说, 在实际生活中, 完善是件很遥远的东西, 现在还在完成的过程中。”(同上, 17) 理性主义者的真理论尽管可能是便于证明的, 但是与客观世界是脱节的: 它将现实世界分解和割裂开来考察, 因而不管结果如何可靠, 得到的总是片面的和个别的东西, 在总体上不免受到怀疑。而“真理是对观念而发生的。它之所以变为真, 是被许多事件造成的。它的真实性实际上是个事件或过程, 就是证实它本身的过程, 就是它的证实过程, 它的有效性就是使之生效的过程。” (同上, 103)
就真理的发生过程来说, 真理的证实是什么呢? 真理的证实就是与经验的联系——直接的证实就是与直接经验相联系的: “对于实用主义者, 真理成为经验中各种各样确定的、有作用价值的类名。” (同上, 38) 所谓直接经验只能是个人的具体经验, 并通过归纳成为真, 为我们接受。并且直接证实的真理还是更重要的真理: “这些简单和充分证实的引导无疑是真理过程的原型或原本。经验确实还给我们其他形式的真理过程, 但可以设想, 它们都是被阻碍了的、繁殖了的、互相代替了的初步的证实。” (同上, 105)
间接证实则不能与直接的经验相违背: “我们最好去相信的观念就是真的, 除非这种信念会有时和其他更大的利益相冲突。” (同上, 43) 这就要求在我们的真信念的集合中, 所有的真信念是一致的: 如果两个矛盾命题都在这个集合里, 就必须排除其中一个。
优点就表现在这里: 发生的真理与融贯的真理是直观的和互相支持的。由于一部分真理是直接证实的, 因此是确实可靠的; 另一部分真理是从这些直接证实的真理推演出来的, 因而同样是确实可靠的; 于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可靠的。我们的直接经验太有限了: 如果将真理限于直接经验的证实, 则一方面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认识无法继承和传递, 从而人类的认识免不了是个人认识的简单重复; 另一方面由于经验的局限性和可变性, 就不得不承认我们对于外在世界一无所知, 从而陷入怀疑主义。詹姆士这样解决这个难题: “新观念就这样作为真观念被采用了。它保存着较旧的一套真理, 极少改变;仅把旧真理稍加引申, 使它能容纳新的经验, 但仍是尽可能地用熟悉的方式去设想这种新东西……新真理将旧看法和新事实结合起来的方法总是使它表现出最小限度的抵触和最大限度的连续。” (同上,34)
为什么直接证实和间接证实能够同样地有效呢? 詹姆士提出: “真理大部分是靠一种信用制度而存在下去的。我们的思想和信念只要没有什么东西反对它们就可以让它们成立; 正好像银行钞票一样, 只要没有谁拒绝接受它们, 它们就可以流通。” (同上, 106) 在这里可以看到他的融贯论同样是为他的效用论服务的: “间接的或潜在的证实过程可以像完全的证实过程同样地真实。它们像真的过程一样地有效验, 给我们同样的益处, 以同样理由要求我们予以承认。” (同上, 107)问题是: 如果真只是我们说它真, 那就只有主观的真, 客观的真则被取消了。这里还蕴涵了这样一个观点: 真理更重要的是作为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产生作用。
三、论真理是工具、方法
实用主义者提出“有用才是真”的目的是什么? 或者说, 真理为什么有用? 或者说, 真理的有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这里体现出实用主义真理论的独到之处: 真理不仅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 而且还是我们用以指导实际生活的工具和方法。
詹姆士认为: “真理主要是和把我们由经验的一个瞬间引导到其他瞬间上去的方式联系着的, 而事后足以说明这种引导是很有价值的。根本上, 在常识的水平上说, 基本上思想状态的真理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引导作用。” (詹姆士, 105)
这种指导或引导作用是在真的过程中实现的。詹姆士强调真理对于未来的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有对于未来的重要意义, 真理才在我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真理, 本身决不是一个目的, 而不过是导向其他重要的满足的一个初步手段而已。” (同上, 104)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是面向未来的, 为未来的有用性服务。他说: “理论成为我们可以依赖的工具, 而不是谜语的答案。我们并不向后靠, 依赖这种工具, 而是向前推进, 有时借着这种工具的帮助去改造自然。” (同上, 30)
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和可变的, 因此实用主义者否认有现成的绝对的永恒真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詹姆士强调了真理的工具性: “‘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 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动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 (同上, 114) 他甚至直接说: “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真到这样多, 真到这种地步: 从工具的意义来讲, 它是真的。” (同上, 33)
杜威持有更为彻底的观点, 他认为: “如果观念、意义、概念、学说和体系, 对于一定的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或对于某种特殊的困苦和纷扰的排除确是一种工具般的东西, 它的效能和价值就全系于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如果它们成功了, 它们就是可靠、健全、有效、好的、真的。如果它们不能排除纷乱, 免脱谬误, 而它们作用所及反致增加混乱、疑惑和祸患, 那么它们便是虚妄。坚信、确证、凭据, 系于作用和效果。” (杜威, 1958, 84) 也就是说, 我们认为一个观念或者学说为真,就在于它作为工具协助我们取得了好的效果。这样做的后果之一, 就是真理只能是事后才能够确认为真, 而在事前只是一种假设: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 不管它们怎样精致, 怎样坚实, 必须视为假设, 就已够了。它们应该被看做是验证行动的工具, 而非行动的结局。” (同上, 78) 这种观点的好处在于, 破除了教条主义的僵化死板, 使得行动的主体能够能动地进行实践活动; 它的坏处在于, 甚至对于一些简单的事件, 也不得不产生尴尬的解释。比如, 当法官问一个犯罪嫌疑人: “你是否犯了罪?”时, 如果这个嫌疑人是实用主义主义者, 考虑到回答所导致的“引导作用”, 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没有, 不管他事实上有没有犯罪; 而如果这个法官也是实用主义者的话, 他就会同意这个犯罪嫌疑人的回答, 不管他手里有多少这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
由于将真理作为工具和方法, 自然就取消了绝对的真理, 而且也取消了客观的真理; 真理变成为了取得好的效用的一种手段。尽管詹姆士还是认为会有绝对的真: “绝对真的就是以后的经验再不至于改变它的, 就是我们想象中一切暂时的真理有一天会聚集在一起的理想的终点。” (詹姆士, 114) 但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 即使是相对的真本身也是需要一步一步确定的, W. H. 希尔甚至认为这种确定本身也是可疑的: “对于那种认为我们能够必然导致真信念的思想来说, 人的本能的直觉成为知识的最后源泉和最后的确断。”(Hill, p. 179) 后来的实用主义者如蒯因就放弃了绝对真的观点。
蒯因认为真理不过是一个神话、一个人工的织造物: “我们所谓的知识或信念的整体, 从地理和历史的最偶然的事件到原子物理学甚至纯数学和逻辑的最深刻的规律是一个人工的织造物。” (蒯因,40) 编造这个织造物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于我们的认识是有用的: “我继续把科学的概念系统看做根本上是根据过去经验来预测未来经验的工具。物理对象是作为方便的中介物被概念地引入这局面的……但就认识论的立足点而言, 物理对象和诸神只是程度上、而非种类上的不同。这两种东西只是作为文化的设定物进入我们的概念的。物理对象的神话所以在认识论上优于大多数其他的神话, 原因在于: 它作为把一个易处理的结构嵌入经验之流的手段, 已证明是比其他神话更有效的。” (蒯因,41 - 42) 于是, “在任何情况下任何陈述都可以认为是真的, 如果我们在系统的其他部分作出足够剧烈的调整的话, 即使一个很靠近外围的陈述面对着顽强不屈的经验, 也可以借口发生幻觉或者修改被称为逻辑规律的那一类的某些陈述而被认为是真的。” (同上, 40) 这样就没有了绝对真理, 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
由于真理是工具, 它是真的不过是指对我们的实践起作用, 所以真理就不只是一种而是可能有多种,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真理, 正如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罗蒂说: “在实用主义看来, 一个标准(从公理中得来的东西、指针所指向的东西、法律所规定的东西) 之所以是一个标准, 是因为需要某些特定的社会实践来封住研究的道路、阻止解释的回归, 以便做好某件事情。” (罗蒂, 19) 而且“在这个文化中, 无论是牧师, 还是物理学家, 或是诗人, 还是政党, 都不会被认为比别人更‘理性’、更‘科学’、更‘深刻’” (同上, 14) 。这样, 每个个体都有权宣称自己的观念为真, 只要他认为这个观念对他有效用, 于是真“将被看作不过是一个表示满意的形容词的名词化,而不是看作一个表示与超越的东西、不只是人类的东西的接触。” (同上, 12) 真理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理”, 而只不过是一种意见、信念; 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 我们相信它不是因为它与实在相符合, 而是因为它对我们有用, 能够使我们更自由、更幸福。正如蒯因所提出的: “我所提出的明显的忠告就是宽容和实验精神。” (蒯因, 18)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可以说是优点和缺陷并存的。它表现出人作为主体地位的自豪感, 和藐视并改造一切的信心; 它强调对未来的探索, 有利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但是它必须对自己的适用范围作出严格限定。“现在可以说实用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已经偃旗息鼓, 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则对未来的科学分析和发展仍不失为一种有用的遗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3, 445)
 
【参考文献】: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 199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杜威, 1958: 《哲学的改造》, 许崇清译, 商务印书馆。
1965: 《人的问题》, 傅统先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哈克, 2003: 《逻辑哲学》, 罗毅译, 商务印书馆。
蒯因, 1987: 《从逻辑的观点看》, 江天骥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罗蒂, 1992: 《后哲学文化》, 黄勇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罗素, 1982: 《我的哲学的发展》, 温锡增译, 商务印书馆。
詹姆士, 1979: 《实用主义》, 陈羽纶、孙瑞禾译, 商务印书馆。
Hill, W. H. , 1940, Peircesp ragmaticmethod,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 7,NO. 2. : pp. 168 - 181.
James, William, 1911, TheM eaning of Truth, New York: Longman Green and Co. .
Rescher, Nicholas, 1994, Precis of a syetem of p ragmatic idealism, in Philosophy and Phenom enological Research, Vol. 54, NO. 2. : pp.377 - 390.
 
(原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二期。录入编辑:中庸)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同上, 107)问题是: 如果真只是我们说它真, 那就只有主观的真, 客观的真则被取消了。这里还蕴涵了这样一个观点: 真理更重要的是作为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产生作用。
三、论真理是工具、方法
实用主义者提出“有用才是真”的目的是什么? 或者说, 真理为什么有用? 或者说, 真理的有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这里体现出实用主义真理论的独到之处: 真理不仅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 而且还是我们用以指导实际生活的工具和方法。
詹姆士认为: “真理主要是和把我们由经验的一个瞬间引导到其他瞬间上去的方式联系着的, 而事后足以说明这种引导是很有价值的。根本上, 在常识的水平上说, 基本上思想状态的真理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引导作用。” (詹姆士, 105)
这种指导或引导作用是在真的过程中实现的。詹姆士强调真理对于未来的重要意义, 正是由于有对于未来的重要意义, 真理才在我们的认识中起着重要作用: “掌握真理, 本身决不是一个目的, 而不过是导向其他重要的满足的一个初步手段而已。” (同上, 104)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是面向未来的, 为未来的有用性服务。他说: “理论成为我们可以依赖的工具, 而不是谜语的答案。我们并不向后靠, 依赖这种工具, 而是向前推进, 有时借着这种工具的帮助去改造自然。” (同上, 30)
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和可变的, 因此实用主义者否认有现成的绝对的永恒真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詹姆士强调了真理的工具性: “‘真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思想的一种方便方法, 正如‘对的’不过是有关我们的行动的一种方便方法一样。” (同上, 114) 他甚至直接说: “这个概念就是真的, 真到这样多, 真到这种地步: 从工具的意义来讲, 它是真的。” (同上, 33)
杜威持有更为彻底的观点, 他认为: “如果观念、意义、概念、学说和体系, 对于一定的环境的主动的改造, 或对于某种特殊的困苦和纷扰的排除确是一种工具般的东西, 它的效能和价值就全系于这个工作的成功与否。如果它们成功了, 它们就是可靠、健全、有效、好的、真的。如果它们不能排除纷乱, 免脱谬误, 而它们作用所及反致增加混乱、疑惑和祸患, 那么它们便是虚妄。坚信、确证、凭据, 系于作用和效果。” (杜威, 1958, 84) 也就是说, 我们认为一个观念或者学说为真,就在于它作为工具协助我们取得了好的效果。这样做的后果之一, 就是真理只能是事后才能够确认为真, 而在事前只是一种假设: “所有概念、学说、系统, 不管它们怎样精致, 怎样坚实, 必须视为假设, 就已够了。它们应该被看做是验证行动的工具, 而非行动的结局。” (同上, 78) 这种观点的好处在于, 破除了教条主义的僵化死板, 使得行动的主体能够能动地进行实践活动; 它的坏处在于, 甚至对于一些简单的事件, 也不得不产生尴尬的解释。比如, 当法官问一个犯罪嫌疑人: “你是否犯了罪?”时, 如果这个嫌疑人是实用主义主义者, 考虑到回答所导致的“引导作用”, 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没有, 不管他事实上有没有犯罪; 而如果这个法官也是实用主义者的话, 他就会同意这个犯罪嫌疑人的回答, 不管他手里有多少这个嫌疑人犯罪的证据。
由于将真理作为工具和方法, 自然就取消了绝对的真理, 而且也取消了客观的真理; 真理变成为了取得好的效用的一种手段。尽管詹姆士还是认为会有绝对的真: “绝对真的就是以后的经验再不至于改变它的, 就是我们想象中一切暂时的真理有一天会聚集在一起的理想的终点。” (詹姆士, 114) 但是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 即使是相对的真本身也是需要一步一步确定的, W. H. 希尔甚至认为这种确定本身也是可疑的: “对于那种认为我们能够必然导致真信念的思想来说, 人的本能的直觉成为知识的最后源泉和最后的确断。”(Hill, p. 179) 后来的实用主义者如蒯因就放弃了绝对真的观点。
蒯因认为真理不过是一个神话、一个人工的织造物: “我们所谓的知识或信念的整体, 从地理和历史的最偶然的事件到原子物理学甚至纯数学和逻辑的最深刻的规律是一个人工的织造物。” (蒯因,40) 编造这个织造物的原因就在于它对于我们的认识是有用的: “我继续把科学的概念系统看做根本上是根据过去经验来预测未来经验的工具。物理对象是作为方便的中介物被概念地引入这局面的……但就认识论的立足点而言, 物理对象和诸神只是程度上、而非种类上的不同。这两种东西只是作为文化的设定物进入我们的概念的。物理对象的神话所以在认识论上优于大多数其他的神话, 原因在于: 它作为把一个易处理的结构嵌入经验之流的手段, 已证明是比其他神话更有效的。” (蒯因,41 - 42) 于是, “在任何情况下任何陈述都可以认为是真的, 如果我们在系统的其他部分作出足够剧烈的调整的话, 即使一个很靠近外围的陈述面对着顽强不屈的经验, 也可以借口发生幻觉或者修改被称为逻辑规律的那一类的某些陈述而被认为是真的。” (同上, 40) 这样就没有了绝对真理, 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
由于真理是工具, 它是真的不过是指对我们的实践起作用, 所以真理就不只是一种而是可能有多种, 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真理, 正如可以选择不同的工具。罗蒂说: “在实用主义看来, 一个标准(从公理中得来的东西、指针所指向的东西、法律所规定的东西) 之所以是一个标准, 是因为需要某些特定的社会实践来封住研究的道路、阻止解释的回归, 以便做好某件事情。” (罗蒂, 19) 而且“在这个文化中, 无论是牧师, 还是物理学家, 或是诗人, 还是政党, 都不会被认为比别人更‘理性’、更‘科学’、更‘深刻’” (同上, 14) 。这样, 每个个体都有权宣称自己的观念为真, 只要他认为这个观念对他有效用, 于是真“将被看作不过是一个表示满意的形容词的名词化,而不是看作一个表示与超越的东西、不只是人类的东西的接触。” (同上, 12) 真理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理”, 而只不过是一种意见、信念; 它是一种有用的工具, 我们相信它不是因为它与实在相符合, 而是因为它对我们有用, 能够使我们更自由、更幸福。正如蒯因所提出的: “我所提出的明显的忠告就是宽容和实验精神。” (蒯因, 18)
实用主义的真理论可以说是优点和缺陷并存的。它表现出人作为主体地位的自豪感, 和藐视并改造一切的信心; 它强调对未来的探索, 有利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但是它必须对自己的适用范围作出严格限定。“现在可以说实用主义作为一种运动已经偃旗息鼓, 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 则对未来的科学分析和发展仍不失为一种有用的遗产”。(《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3, 445)
 
【参考文献】
《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 1999,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杜威, 1958: 《哲学的改造》, 许崇清译, 商务印书馆。
1965: 《人的问题》, 傅统先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哈克, 2003: 《逻辑哲学》, 罗毅译, 商务印书馆。
蒯因, 1987: 《从逻辑的观点看》, 江天骥等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罗蒂, 1992: 《后哲学文化》, 黄勇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罗素, 1982: 《我的哲学的发展》, 温锡增译, 商务印书馆。
詹姆士, 1979: 《实用主义》, 陈羽纶、孙瑞禾译, 商务印书馆。
Hill, W. H. , 1940, Peircesp ragmaticmethod,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Vol. 7,NO. 2. : pp. 168 - 181.
James, William, 1911, TheM eaning of Truth, New York: Longman Green and Co. .
Rescher, Nicholas, 1994, Precis of a syetem of p ragmatic idealism, in Philosophy and Phenom enological Research, Vol. 54, NO. 2. : pp.377 - 390.
 
(原载:《哲学研究》,2007年第二期。录入编辑: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