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文化先进性的认知参照系小议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关于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从动态上提供了理解诸多问题的思路。本文从认知参照系角度对文化先进性的科学内涵做考察,提出对文化先进性的认知参照系有一般与特殊之分,有主观价值性与客观科学性之别。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在认识和实践上应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主观价值性与客观科学性的统一,任何以偏概全的思想方法都是片面的。虽然它们在认识上有时有片面的真理性,但在实践上是不可取的。

文化先进性的一般参照系:该文化所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也比较先进,经济落后国家的文化也比较落后,历史事实大体如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则给予科学说明。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文化则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可以说,文化先进性的一般参照系,就是一定文化所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循此理,文化先进性的时空存在条件就是受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或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历史发展所经历的几种社会形态,就是基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分期与判定。中国共产党把现今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定位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从我们现在尚处于不发达阶段而言的。这个不发达,首先是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不发达,同时也是科教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不发达。两个不发达中,经济是基础,文化是上层建筑。二者的相互关系是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前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尽管各具特色,并且在发展权利上应当与任何文化完全平等,但与发达国家的文化相比较,应当说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是比较落后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样为自己定位一 文化先进性的一般参照系:该文化所依存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这个定位符合事实,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上述这种一般参照系是否就够了呢?

不是。关于中国的文化建设,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直有一种“全盘西化”的理论观点在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相抗衡。认真分析起来,这种“全盘西化”的观点就是仅仅囿于文化先进性的一般参照系。在西方曾经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西方文化中心主义,欲以殖民主义文化取代所有殖民地的民族文化,也是以文化先进性的一般参照系为立足点的。结合各国人民求解放求发展的奋斗历史,有必要进一步提出文化先进性的特殊参照系来做分析,这也是历史的昭示。

 

文化先进性的特殊参照系:一定文化对特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任何文化都是具体的,都与一定国家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的现实的特殊性,就是我们此处所要表述的关于文化先进性的特殊参照系。

一般参照系与特殊参照系的区别是:前者强调一定文化对一定经济的依存关系,而后者则强调一定文化对有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能动反作用关系。也就是说,在特殊参照系中,我们关心的是一定文化对该国经济政治的实际影响,并以这种影响的进步与否来判定该文化的先进与否。如果说,前面讲的一般参照系是偏重于从静态的依存关系上把握一定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先进性,那么,此处讲的特殊参照系,则是偏重于从动态的能动反作用上把握文化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先进性。举例来说,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一切利于抗日和团结,鼓励群众同心同德前进奋斗的文艺作品,都属当时中国社会中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之列,其中包括艺术水平可能不高的群众文艺;而一切不利于抗日和团结,鼓动群众离心离德、混乱倒退的文艺作品,都是不能归于当时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之列的,如汉奸文化。尽管汉奸文化所依附的日本帝国主义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比较高,也不能称其为先进。在这里,不是要用特殊来否定一般,而是强调:先进与否是现实实践的、具体的、方向性的。中国的民族解放在大方向上是实现现代化之必需,与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相一致。这才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是以各个特定国家经济文化的特定发展为现实基础的。为此,抗战时期的中国,只有外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联系、内与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相联系的抗战文化,才是中国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先进文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如果不把民族解放置于首位,则经济上的振兴繁荣就无从谈起。在今日中国,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确乎是中国深化改革不断发展之必需。所以,社会稳定的政治要求,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历史要求的集中表现。文化在其中应起的作用,应当是只有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政治进步的才能称为先进文化。否则,即使是来自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东西,也不一定就能真正代表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辩证法讲真理总是具体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文化先进性的认识实践参照系问题上,我们必须给特殊参照系以应有的权重。

 

文化先进性的价值参照系:一定文化对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利害关系

 

进入特殊性的考察,我们看到,在中国现阶段,统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如何看待这个判断呢?我们可以进而从价值参照系来谈这个问题。所谓价值参照系,是说从对特定实践主体的利害关系上来思考问题时所形成的参照系。就文化先进性而言,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类型的人们,对同一文化现象可能形成不同的先进与否之判断,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各认识实践主体在利害关系上的差异及其在观念上的反映 ,即价值观上的差异,由此而构成价值参照系。中国人民在现阶段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是因为只有邓小平理论能够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而这正是全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价值利益之所在。另一方面,一些敌对势力从其狭隘集团利益出发,敌视和反对中国人民的这一选择,这也是他们的价值参照系使然。共产党人的价值参照系当然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三个代表”在这一点上可谓是文化先进性的价值参照系,在更直接的意义上是对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意义。这是从文化对人的素质提高的价值意义来看的。现代社会对不同国家间关于人的素质的比较标准之一,是全社会人们受教育的平均年限。知识经济时代把人力资源提高到一切资源之首位,信息时代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被称为是人的素质之争,是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之争,就是把文化对人的价值关系提升到最重要地位。在这种观念下,学习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建立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国家、学习型社会,成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环节。由此说,文化先进性的价值参照系已不仅仅是对不同阶级或不同阶层人的利害关系,而是对人类本身的类主体能力的价值关系。这一点虽是人类诞生时就与生俱来的,但在知识经济时代使它更加突出出来了。可以说,凡是促人健康向上的,使人生幸福、生命生辉的文化,都是有利于人的类主体素质成长的先进文化。各种体育竞技、旅游冒险、文化休闲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 #如果仅用物质生产观念来评价它们,就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反之,使人颓废、扭曲或走向邪恶的东西,则是文化垃圾。

 

文化先进性的科学理性参照系:一定文化同科学发展前沿理论成果的关系价值

 

文化先进性的科学理性参照系,其实是文化自身的动态发展对文化先进性认知参照系的影响,如果说前面讲的几个认知参照系是从文化与他者 #经济、国家、人$ 的相互关系来做的考察的话,那么,此处讲的科学理性参照系则是要从文化与自身的动态发展关系来做考察。

自从科学战胜宗教,科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占据了王者的地位之后,文化先进性的认知参照系一直受一定时代科学理性发展成果的重大影响。其影响方式是以人们的理性思维方式为介质,具体反映在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在以机械力学为科学大厦基础的时代,绝对化观念占主导统治地位,文化先进性的认知参照系也就带有极为浓厚的绝对主义色彩。基督教在后期发展对自己的绝对化及其对异教徒的迫害,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观念对自己的绝对优越感等,都可以说是绝对理念认知参照系的典型表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非欧几何等在科学界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之后,相对性观念逐渐拓展了自己的地盘,文化先进性的认知参照系也开始发生变化,即绝对性思维方式向相对性思维方式的微妙让步,其表现如不同文化体系对异议者的宽容及相互对话的增加。20世纪中叶,当系统论、信息论、环境科学、现代生态学等理论出现后,文化先进性的认知参照系进而受到重大影响,人们开始空前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整个文明走向。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从强调单向征服转向强调相互依存。在人文社会领域中表现为:从线性的、排他的发展观转向系统的、兼容的全球视角和多元文化关系视角等。各种文化形态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由此而有各种区域文化或亚文化的保护、发掘和创新发展。亨廷顿“文明的冲突”论过分强调文化竞争中的对立方面,具有文化冷战思维倾向。人类文明发展的现实实践是对立中有融合,融合中有创新,创新中有保留。总之,随着科学的发展,文化先进性的科学理性参照系也在不断变革。今日我们谈论文化先进性时,切不可忽视科学理性参照系的存在。

以上几种参照系的综合统一,构成文化先进性认知参照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有主观价值性,也有客观科学性。中国共产党以现代化和共产主义为目标,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学习融汇现当代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科教兴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中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这一切忠实地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文化先进性上使一般与特殊、价值性与科学性达到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以她的伟大历史实践而成为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

(责任编辑

原文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14期,录入编辑乔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版权所有 亿网中国设计制作 建议使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