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第二届中韩佛教学术大会“东亚佛教的传统与未来”会议综述

  2019年9月5-8日,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主办的“东亚佛教的传统与未来”第二届中韩佛教学术大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1618召开,来自韩国东国大学、台州学院、青岛大学及山东大学的师生近30人参加了会议。 

  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海涛主持开幕式,先容了会议的缘起和与会的学者嘉宾。此后,分别由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坚教授、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院院长申星贤教授致开幕辞。陈坚教授欢迎远道而来的韩国东国大学的参会学者,并先容了山东大学及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申星贤教授则感谢山东大学的热情招待,并先容了韩国东国大学及佛教学院的基本情况。双方都强调持续以东亚佛教为主题开展中韩佛教的交流与对话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希翼能够继承传统,开拓未来。 

  此次会议共有五场发表会: 

  第一场发表会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牛建科教授主持,山东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陈坚教授发表论文“‘心’的佛教的最终成熟——从释迦牟尼到马祖道一”,认为佛教传到中国后所发展出来的主导范式乃是“心”的佛教,所谓“心”的佛教,系指提倡“心”本具“般若”智慧从而以“心”为摆脱成佛之依据的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心”的佛教创始于慧思,经智顗和慧能的发展,到了马祖道一那里遂瓜熟蒂落,达到了最顶峰。马祖道一提出的“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和“非心非佛”标志着“心”的佛教在中国的最终成熟。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院高荣夑教授发表论文“浮石义湘的留学路与华严学地形的形成——对义湘华严思想性起说再论之批判”,认为义湘在《华严一乘法界图》和他的讲义记录《锥洞记》中清楚地表明了他是在中道思想或性起思想的观点上建立了自己的华严思想。不过,即使义湘弟子们的说明混入了义湘、法藏以及缘起系的华严说明,但对其进行严密地分析的话可以确定义湘系弟子们与法藏及缘起系的华严说明决然不同。因为义湘华严思想的特征从中道思想或性起思想。 

  第二场发表会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王强伟助理研究员主持,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院许南结教授发表论文“佛教传统与未来社会——韩国饮食学问的伦理性新考”,认为佛教强调要舍弃对饮食本身的固执,这样一种中庸主义饮食伦理和西方伦理学中所说的环境美德伦理的立场相似,健康时代的饮食伦理不是在佛教生活和伦理生活之间,而是在两者融合的一个生活中如何在佛教中庸主义饮食伦理传统找到答案。台州学院天台山学问研究院敖英讲师发表论文“白云居士李奎报是佛教徒吗?——以李奎報的自我认识为中心”,认为李奎报年轻时自称白云居士,与佛教僧人颇有往来,也羡慕他们的遁世生活。在与僧人交往时,自比陶渊明。但是,对他来说,更重要的是出仕。因此他以老子后人自居,自诩“仙枝”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并屡屡向当权者求官。到了老年时期,仕途上起起落落,所以他逐渐倾向于佛教。七十岁辞官后,李奎報自号南轩居士,诵经、修禅,去五辛、断牛肉,成为了真正的佛教信徒。 

  第三场发表会由台州学院天台山学问研究院敖英讲师主持,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李海涛副教授发表论文“东亚佛教史上的义湘叙事与形象塑造”,认为中日韩三国在记述义湘入唐求法及传华严于新罗这一事件时,有很多不同衍生叙事,即使是同一事件的记载其叙事的重点也多有差别。总的来看,中日的义湘叙事凸显了信众对佛教的供养与护持,而韩国的义湘叙事则凸显佛教的神圣性及对世俗生活的护持。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院金宝果博士发表论文“佛教徒的认同性与教团戒律”,认为戒律是佛教三学之一,是佛道修行的开始和根基。因此,佛教徒身份的确认主要是依靠戒律来完成的,比如部派时期的律藏,中国的僧制和清规等等,当然如果否定四圣谛、八正道、中道等佛教的基本教理,否定业和轮回的理论,那显然也不能称之为佛教徒,但仅凭这些教理的层面是无法完整地保持佛教徒的认同感的。 

  第四场发表会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李海涛副教授主持,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院千润成博士发表论文“提升青少年自我敬重感的看话禅项目开发与效果研究”,她利用青少年喜欢并认为有效的各种活动场所和视频、游戏等,项目总共由8期日程构成,2天1夜期间,在位于龙仁的寺庙内,以研究参与者为对象,进行控制组事前?事后设计研究。对参与项目的实验组与无处理控制组之间,自我敬重感的变化量是否有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实验组与控制组相比,自我敬重感的事前?事后变化量显著地增加了。这样的研究结果,具有通过青少年们自我敬重感认知性、现象性的变化,确认看话禅对提高自我敬重感做出贡献的意义。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张梓波博士发表论文“天台宗止观在治病问题上的应用”,指出在天台宗的止观修行中,十分重视对治疾病,对疾病的分类、症状与病因有系统的说明,并开出一些通过止观坐禅对治疾病的具体方法。除此之外,在天台宗的圆顿止观中,病患是十个所观境之一,是止观修行的下手处,对修行者有积极的意义。 

  第五场发表会由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张梓波博士主持,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院韩佳兰博士发表论文“普照知讷接受李通玄的华严的理由和背景”,认为普照知讷主张“禅教一致”,重视修心和顿悟渐修,所以,知讷接受了李通玄的华严思想,而不是义湘的华严思想。韩国东国大学佛教学院韩受辰博士发表论文“佛教的食作法考察”,她以律藏和清规为基础,考察了初期印度佛教和中国及韩国佛教的食事礼节,认为初期印度佛教为了出家人的修行和威严,把食事礼节定为戒律。与此相反,在中国和韩国佛教随着接受儒教的因素,食事礼节变成了庄严的仪式和仪礼。在东亚,佛教对待饮食的心态向儒教借用,因此起到了使佛教渗透到社会的作用。 

  最后,闭幕式上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牛建科教授对五场发表会进行了学术总结,指出此次会议论文紧扣会议主题,不仅对东亚佛教的历史传统、义理思想有深入的探讨,同时还特别关注了佛教在现代东亚社会的应用与思考。此次会议同时也作为山大·人文东亚工作坊第7期活动。“人文东亚工作坊”每个季度一次,旨在从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多个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东亚世界,搭建东亚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推动对东亚的跨学科式研究。 

(来源: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