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被誉为世纪之交“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启动出版,至今已走过整整三十年历程。5月11日,《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部)出版30周年高端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的传承与发展等议题发表真知灼见。华东地区大学版协第一届理事会同期召开。论坛由南京大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金鑫荣主持。
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杨忠代表南京大学向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这项重大文化工程付出大量心血的广大专家学者致以诚挚的慰问与崇高的敬意。他说,南京大学是一所理论深厚,声誉卓著的百年学府,百年来始终是传承、研究与发展中国思想文化的重镇。《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华思想文明的杰出成就,也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次总结。南京大学出版社秉承匡老“精编、精校、精印”的要求与宗旨,怀揣对学术的热爱与敬意,秉承对出版的责任与义务,以严谨的态度与专业的精神,圆满完成了这一国家、社会、学术界所期待的重大任务,树立了学术出版史上的标杆。
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焦建俊表示,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出版3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总结成就、挖掘价值,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更好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对《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未来的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深入挖掘《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时代价值,二要传承弘扬出版《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积累的宝贵经验,三要积极探索《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新的传播手段。
中国版协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表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准确地梳理,对于让国人了解中国历史脉络与思想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他希望南京大学出版社能把这套丛书进一步打造成著名大学、著名出版社的出版精品典范。
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表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是一座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宝藏,其中蕴藏的智慧与哲理,承载的理想与情怀,理应与世界分享。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表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出版为把握中国思想史的时空结构提供了难得的样本,通过对其梳理,使中华思想文化贯通古今,既承载历史、承接历史、传承历史,又连接现实、服务现实、指导现实、开拓未来。
评传作者、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比,他说,普及传统文化,说好中国故事,空讲理论是不行的,通过故事和事件的描述,把寄托在里面的理论表达出来,这个接受效果就好得多。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由已故著名革命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原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主持编撰,于20世纪80年代发起编撰,并于2006年编撰完成并整体出版。《丛书》前后历时20年,由海内外知名学者共同撰著,描绘了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共273位人物的思想发展轨迹,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万千气象,揭示了强化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思想精髓和民族精神。齐琦 戚宛珺
(来源;南京大学新闻中心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