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与美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近日召开

 

 

由中山大学哲学系和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与美学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18 1115日至2018 111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锡昌堂举办。

时值金秋,来自全国各地美学及相关文化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审美背景下的美学与艺术问题。大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哲学系美学学科负责人罗筠筠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哲系主任张伟教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大哲学系近况,对各地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开幕式上,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德胜对本次会议召开的意义做出了充分的肯定。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认为,广东自改革开放以来对全国审美文化潮流的发展起到了先锋引领的作用,并指出“中山大学哲学系是全国哲学学科的一个重镇”, “这里的美学学科点在罗筠筠教授带领下取得了丰硕成果”。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源从审美文化的发展与艺术的关系出发,强调了当代艺术研究和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这次会议的议题是当代审美文化背景下艺术与美学发展,关键词有当代审美文化、艺术、美学,各位代表围绕这个中心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谈论,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内容涉及古与今、中与西、雅与俗、精神陶冶与商品消费、文学与艺术、艺术与生活等相关话题。其中,在古代或传统领域,祁小春教授、罗筠筠教授、詹冬华教授、张丰乾教授、闫月珍教授和博士生李洁琼同学等,分别从各自视角提出了看法和观点。

在当代或现代领域,高小康教授、王洪琛教授、陈雪虎教授、李骋老师等,贡献了自己的新见。张啸、杨得聆老师提供了西方问题的专题报告。在商品及时尚消费领域,邱晔、肖宇强老师,孙壹琴、姚超文、黄志杰等年轻学者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休闲美学及艺术产业化领域,张耀天老师和博士生肖伊谷同学分别做出发言。此外,还有王旭晓教授发表了她有关审美文化研究与美学落地的思考,周春健教授以《绣金匾》为个案论述了传统在现当代审美文化中的演变轨迹。

大会分议题发言、讨论结束后,由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教授致闭幕辞。王一川教授首先对本次大会做出归纳总结,认为“(本次大会的议题和发言中)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对审美文化的古典传统和对审美文化的当代新景观的探讨。如果说,前者令人产生“与古为徒”的感受,后者就给人以“与今偕行”的印象。这两方面合起来,可以说构成了一场富有意义的古今对话。”王一川教授进一步指出:“这次研讨会的积极成果之一,就是有可能唤起我们对当前时代条件下审美文化发展及审美文化研究的新思考。审美文化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的内涵、范围和重心,但又富于开放态势的不确定的研究领域。它指向我们所生活于其中的审美、艺术、生活、商品等事物之间在感性的符号表意形式上的联系及其与我们的人生价值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得以将美学、审美、艺术、日常生活、文化、产业、商品及消费等看起来各有其内涵和属性的领域紧密联系起来,为来自不同学科或学术领域的学者打开了一个可以相互对话的开放领域,通过相互碰撞而激发起新的学术感兴,同时又可以保持各位学者自身的学术个性。”

接下来,王一川教授同各位与会代表分享了自己参观“德音孔昭——中山大学哲学系师生书画摄影艺术展”、参观“习之堂”的心得体会,并不由感叹到:“今天的审美文化研究,多么需要这样的学术研究与审美实践的打通和交融,及其构筑的富于生成效应的审美与艺术氛围啊!在这个意义上,这次学术研讨会的意义,远胜于一场审美文化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经验交流会!”

最后,王一川教授代表与会的全体专家,代表中华美学学会审美文化专业委员会对大会主办方——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艺术文化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会务工作组的全体师生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宣布大会圆满闭幕。

来源:中山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