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资本论》哲学对话会”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

     

今年正值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第一版出版150周年。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资本论》的哲学意蕴和时代价值,20171215日,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评论》编辑部举办了“《资本论》哲学对话会”,该活动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来自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与学生近50人参加了对话会。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永福副院长致辞,陈新夏院长总结。对话会由黄志军副教授主持。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王庆丰教授做第一场报告,题为“如何续写《资本论》”。他认为西方学者有两种续写《资本论》的思路,一种是意识形态的思路,但这样最终可能会退回到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另一种是商品拜物教的思路,即以剩余价值生产为核心的思路。他比较关注《资本论》第3卷,在他看来,马克思通过资本分析资本主义是成立的,《资本论》的续写应关照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资本论,资本主义在当今时代最为典型的特征表现为将生产过程虚拟化为金融资本的生产,当代金融资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抛弃了生产过程,还是遮蔽了生产过程? 他指出,通过劳动是合理的获得财富,勤劳是美德,把生产过程抛弃,财富被投机者获取是现代社会危险的地方,所以应从金融资本开始续写《资本论》。本场报告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副教授评议,他指出王庆丰老师通过对《资本论》第三卷的解读,把握到金融资本是当代资本的典型特征,从而将马克思的理论激活于当代问题之中。讨论环节,王庆丰老师就当今时代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关系与老师们进行了讨论。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白刚教授做第二场报告,题为“《资本论》与马克思哲学的创新”。他的报告围绕《资本论》是哲学还是科学这一问题展开,认为《资本论》不仅仅是应用了马克思哲学,而且是构建了马克思哲学,《资本论》的哲学阐释并没有弱化它的科学性。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怀涛副教授进行了评议,他认为《资本论》对马克思哲学的创新在方法上体现为对辩证法的运用;在内容上,体现为从价值规律到剩余价值规律的转化以及理论范式上从实证科学到历史科学的转化。在讨论环节,白刚老师就从辩证法角度看《资本论》在何种意义上是马克思哲学的创新的问题与提问者进行了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副教授做第三场报告,题为“《资本论》的政治哲学意蕴”。他主要探讨了《资本论》与政治哲学的内在关联问题。他认为,从广义上说,《资本论》是“大写的政治哲学”,再现了现代世界中政治与经济的交互作用,揭示出生产关系的统治功能、生产力的解放潜能等经济现实的政治意义。进而,从狭义上说,《资本论》为政治哲学提供“元”根据,是“元政治哲学”。《资本论》虽然不是学科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但却通过资本逻辑批判、物象化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的统一,为政治哲学奠定了社会存在论基础。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永庆副教授进行了评议,他指出,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资本逻辑批判、拜物教批判以及意识形态批判揭示出现代生活的形形色色,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了无产阶级在历史中的主体性地位。在讨论环节,郗戈老师就如何理解国家、自由人联合体以及劳动解放等问题和提问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王海锋副编审做第四场报告,题为“《资本论》与时代问题的哲学表述”。他仔细梳理了从1978年到2018年大约4800篇关于《资本论》的论文,发现在1999年以后国内学者以哲学阐释的方式开启了对《资本论》研究的新问题域。他认为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时代资本所扮演的角色等时代问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王嘉博士做评议,他认为如果仅以政治经济学模式研究《资本论》,很可能陷入经济学视野而无法自拔,而我国现在对《资本论》的自觉,恰恰超出了这种纯粹经济学的讨论,开始返回到对时代问题的关切上。在讨论环节,王海锋副编审就资本的本质属性等问题与师生进行了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助理研究员杨洪源做第五场报告,题为“辩证法之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作用——以《1857-185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货币章’为中心”。基于对“货币章”的三部分结构和马克思思想演进过程的重新梳理,他认为,马克思在“货币章”中改变了《哲学的贫困》中批判黑格尔逻辑学的抽象性的做法,转而阐述黑格尔辩证法在解释世界方面的合理性,并在叙述方式上采取了黑格尔从同一到差异和对立再到矛盾的辩证运动,以解释产品成为商品、商品成为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成为货币的过程。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不同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不仅阐释“成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而且还揭示了矛盾消解到形式后货币的各种形式规定;第二,不满足于黑格尔将矛盾消解在“根据”中的肯定的一面,而是揭示商品和货币并存所带来的矛盾的现实表现和困难,即人的关系对物的关系的依赖,以及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更大视域内解决上述“全面异化”。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志军副教授做评议,他指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认识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他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在这种研究中,马克思创造性地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资本论》中马克思哲学的创新体现在辩证法方面。在讨论环节,杨洪源博士就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异同、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问题和与会师生们进行了交流讨论。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新夏教授对此次对话会做了总结。他指出,深入研究《资本论》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各位学者们的发言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这样的小型学术会议应该常举办,便于大家交流观点、互相学习。同时也建议现场的各位同学一定要立足于原著进行学习,从原著中汲取营养。

参加此次对话会的同学也表示通过这样的深入对话和充分讨论,感受到了观点的碰撞和思想创新的契机,受益颇多。[作者] 李秀伟,王肖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