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首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召开三十周年纪念会在济南举行

 

 

1216日,由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周易研究》编辑部等单位共同主办的“问题与出路:当代易学研究国际论坛”暨“首届国际周易学术讨论会”召开三十周年纪念会在济南举行。与会学者对三十年来《周易》的国际学术研究进行了回顾,并从翻译、诠释等角度对未来的《周易》研究趋势做出前瞻。

香港教育大学文化史讲座教授郑吉雄介绍了《周易》作为中国经典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据他观察,《易》学原以中国为中心,在中国传播至日本和朝鲜,朱熹的理学诠释和图像诠释对其影响较大,并融入了日本和朝鲜学者自身历史文化思想加以重新诠释。自十七世纪以来,《周易》传至欧洲,心理学家荣格对其加入了心理学元素,后经过一些学者努力传至北美,从学院影响及于民间,并扩展到对欧美文学的影响。

郑吉雄认为,当代《周易》作为经典的传播更多需要发挥翻译和研究的作用,翻译者必须呈现原典语言背后的整个意义系统,以反映支撑着改语言的特殊文化脉络。对《周易》的研究应该撇开传统的种种预设立场,重视经典最核心意义的来源,即爻辞在哲学上的重大意义。

当代学者在对传统《周易》研究的反思中提出创见。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尚信以《周易》古经剥卦本义的解读为例,指出由王弼开创的解易方法,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解读抽象的卦爻象上,而相对忽视对具体生活之象的深入把握,颠倒了生活之象与卦爻象的关系,最后导致了对挂爻辞意义理解的偏差。(张清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