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四书系统下的儒家经学与政教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召开

2017129日至10日,“四书系统下的儒家经学与政教秩序”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研究”课题组、中山大学跨文化哲学研究平台、中山大学禅宗与中国文化研究院主办,共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和机构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并获赐论文40余篇。

129日上午,大会正式开始。开幕式由中山大学周春健教授主持,中山大学陈少明教授致开幕辞。陈少明教授对参会学者表示欢迎,对本次会议的基调和主题作了阐述,指出了四书学与经学相结合的重要意义,以及在当下重新审视政教秩序所具备的现实关切,并对会议接下来的议程表达了期待。

开幕式之后是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陈静教授、罗传芳教授、聊城大学唐明贵教授、安徽大学徐道彬教授任报告人。四位教授的报告既揭示了汉宋学术的转变和宋儒试图重建道统的努力,也梳理了儒学的发展脉络和结构性演变,并对朱子理学体系的建构过程及其在后世的回响作了总结。

主题报告之后为分组讨论,分两个会场进行,依照会议论文的内容和主题设置分组。9日上午第一会场的分组发言以朱子学为主题,探讨了朱子的道统论及其与礼学、春秋学的关系;第二会场以文献学为主题,讨论了若干种四书文献的版本系统、刊布过程及其与学术思想的互动。

9日下午每个会场各有两组发言,第一会场第一组以先秦诸子尤其是孟子为研究对象,讨论了孟子思想中的政治维度,以及朱熹对孟子的理论重构;第二组发言皆以变革时代的政教秩序作为问题意识,既有对孔子“行夏之时”这一革命性命题的经学解读,也有对宋元鼎革、晚清剧变之际的关键思想家的研究。

第二会场第一组主要以朱子的哲学思想与儒家工夫论为主题,探讨了朱子哲学中的某些关键概念,以及工夫论视野下的儒家伦理;第二组主要以《中庸》为对象,从不同角度深入揭示了《中庸》这一经典文本的丰富意涵。10日上午第一会场主要以海外汉学为主题,探讨了从西学东渐直至现代,欧美和日本学界对四书学的接受与转化;第二会场主要以《大学》为研究对象,并探讨了元代至晚明的四书学与科举制度的深刻关系。

分组讨论之后是本次大会的闭幕式,由中山大学刘伟教授任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赵金刚教授和同济大学陈畅教授分别对第一、第二会场的发言讨论情况作了详实总结和精到评议。

最后由中山大学陈立胜教授作大会总结发言。陈立胜教授将本次大会的特点归结为三点:一是论域跨度很大,对四书诠释传统之中义理、观念的传承和演变,对四书学的社会背景与制度背景,对四书学与科举的关系,对四书学版本流传等问题都作了反思与探讨。二是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既有对四书进行哲学的诠释,也有对四书学“被哲学”现象的反思,还有文献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进路。三是跨文化的视野,其中对四书学在西方最初的流传的研究等等尤值得关注。陈立胜教授还对四书学研究的推陈出新表达了期待,希望儒学能够接续其塑造中国文化认同的使命,在当今社会发挥其积极意义。

至此,本次“四书系统下的儒家经学与政教秩序”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会议过程中,学者们各抒嘉言,进行了热烈交流;尤其在自由讨论环节,更是胜义披纷。四书学是中国学术传统中的经典学问,政教秩序则是每个文明共同体都必须面对的关键命题。本次会议正是秉持这一认识,试图承载“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纵深感。例如作为理学集大成者的朱子如何对古代思想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就在会议中被反复讨论;从晚周、宋末到晚明、晚清,几乎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都在会议中得到关注。这种整全而融贯的问题意识必将对中国经典的进一步研习有所裨益,也有助于儒学在当下继续焕发出鲜活生命力。

(来源: 儒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