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闻动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研讨会在南通举行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和论断,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实现江苏“两聚一高”的奋斗目标,201756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江苏省中特中心)与南通大学在南通联合主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论研讨会。

与会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与实践要求,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两聚一高”新江苏战略、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研究、文化自信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

加强文化自信的研究与建设

开幕式上,南通大学校长程纯致欢迎辞,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林元发言,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讲话。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基地主任成长春主持开幕式。

程纯在致辞中介绍了南通大学的历史以及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的概况。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的研讨成果将有力促进理论工作者在做优“精品力作”,写好江苏答卷,发出江苏声音中做出更大贡献;在推动15家基地保持稳健态势,续写全新篇章。他表示,南通大学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从百余年办学积淀中挖掘文化的根脉,不断丰富新时期的文化实践,为新时期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出更大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九大献礼。

刘林元在发言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指一个由马克思主义为统帅的、复合的文化观念,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的自信。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仅要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提炼、吸纳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文化中有益的部分,从而使其能够在增强人们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环境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周琪指出,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领导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两创”方针,从去年起开始实施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充分挖掘江苏地域文化中具有普遍义、时代价值的思想观点,增强江苏文化自信,传承江苏思想文脉。思想因时代而动,理论因国家而强,文化自信的研究与建设,要多出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为推进“两聚一高”新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智慧和力量。

李忠杰作为江苏省中特中心南通大学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对南通大学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南通大学领导班子一如既往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转化;二是希望南通大学基地继续加强团队建设,厚植基础条件,不断聚合研究团队的力量;三是希望南通大学基地科研骨干深化研究重点理论问题,深入探索实践经验转化路径。他强调,当前,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阐释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理论氛围、舆论氛围、文化氛围。

多举措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开幕式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求是》杂志社、苏州大学、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师范大学、南通大学的7位专家进行学术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而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文化自信的核心。他强调,文化自信是我们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以至整个国家安全的利器。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国际社会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侵略主义的危害,坚守文化自信,不断维护本国的文化传统、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

《求是》杂志社国际部主任杨发喜在会上结合《求是》发表的《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这一谈了自己的理解体会。他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优势,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扎根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的文化,具有群众性、实践性、时代性,因此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他强调,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觉,要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文化教育,把全国人民的思想、力量凝聚起来。

苏州大学正校级巡视员、江苏省中特中心江苏师范大学基地主任任平指出,新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崛起,不仅改变了由西方七国集团把持多年的全球经济秩序,而且更改变着由西方话语霸权统治着的全球文化秩序。他强调,建设当代中国文化价值体系,不仅需要积极传承五千年优秀文化基因,不仅需要与异域、特别是西方文化优秀因素的融通,不仅需要在当代中国本土现代化的实践经验中创新文化,更要传承、弘扬和创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传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核心主脉是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曾经创造出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

江苏社科院副院长、江苏省中特中心江苏省社科院基地主任刘旺洪则认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当前需要在理论上解决我们凭什么可以有文化自信、我们有哪些文化价值可以自信、我们要怎样坚定全民族的文化自信三个问题。在他看来,提高文化自信需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价值体系,特别注重把其融入到国民教育、文学艺术创作、法制建设、媒体传播、老百姓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全过程各方面。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江苏省中特中心江苏省委党校基地主任杨明指出,文化自信的根本目的是不断增强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精神力量可以理解为思想力量。他认为,文化自信蕴含着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任务指向,要把握好文化的以文化人和凝聚功能,要坚持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所要求的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要坚持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所要求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中特中心南师大基地主任王永贵则提出,我们应在文化自信中自觉担当起肩负的文化使命,不断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他认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要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力量。

成长春在报告中认为,彰显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的时代魅力,要学好马克思主义“真经”,炼好共产党人“心学”,始终把文化自信贯穿理论发展全过程:在理论资源融通方面要各得其所,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理论创新方面要各尽所能,紧密结合实践找准出发点。在方法选择方面要各取所需,既要固本培元研究经典,又要别具一格,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中特中心河海大学基地主任余达淮,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芝健等学者提交了会议论文。余达淮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制度的健全,与其独特鲜明的精神气质密切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是文化传统的当代体现,具有自觉、自信、自尊同时又有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

据悉,会议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与南通大学主办,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承办。来自全国20余个单位的60余位专家与会。(吴楠)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