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术批评

【南陌】学术会议也要去不良学风

 

 

学术研讨会一方面是某领域最新成果的检阅场,另一方面也是年轻学者脱颖而出的舞台,而这个平台上的思想碰撞,往往成为学术创新的起点。但实际情况却不能让人满意,部分学术研讨会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

为开会而开会。这是从会议主办方动机上来说。自从“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不少会议开得节省了,但又普遍反映钱难花了。因此不得不另想“开流”的办法,学术会议就是其中之一。

“会必称国际”。有的单位为了提升会议级别,“会必称国际”,邀请几个外国学者,为会议主办方贴金,包吃包住包玩,学术研讨是假,装点门面是真,不禁让人匪夷所思。

设置门槛。青年学者渴望交流,有的学校还设置参加会议的考核标准,所以参加高质量的学术会议是必须的。但不少青年学者却被主办方拒之门外,如果要参加会议,还要上交数百上千元不等的会务费、资料费。

以考察为名,行旅游之实。有学术研讨会安排的所谓考察与研讨会毫无关联。

“炒冷饭”与“临时急就章”。从参会者来说,每个人赴会的动机不同,有提交最新研究成果的,有炒冷饭的,还有“临时急就章”的。如果接受邀请,就要以“敬畏学术”的态度对待会议,应该有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可以不成熟,但要认真对待,这样自己才能真正与学者交流。

“论资排辈”。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平等的学术交流是所有学者所渴望的。

“逃会”。曾经有一个学术研讨会,早上开会时有80多人,等到会议结束时只剩30多人。不少会议有“拉壮丁”的现象,无奈会议主题无法吸引听众,逃会在所难免。

以上是目前学术会议存在的种种问题,可能不是很准确,也不是很全面,但应当引起我们重视。

学术会议遍地开花,水平参差不齐。学术研讨会的质量如何,各个学者心理自然会有杆秤。学术研讨会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一环。实际上,高校大部分均有关于学术研讨会的相关审批流程,所以开学术研讨会并非无章可循。中央的“八项规定”颁布后,学术研讨会也相应压缩了规模和开支。这是学术会议向良性发展的趋势。

根本上来说,学术研讨会质量跟学术生态关系密切。而学术生态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学者”身上。学术研讨会只是中国学术的一面,诸多的学术研讨会有非常多的学术成果,但我们需要扪心自问,这些学术成果,有多少能在学术界产生影响,如果排名,它能排到第几位。

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学术走向世界舞台的平台,只有拿出严肃的学术成果才能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尊重,这也是学术平等交流的基础。因此,学术研讨会的不良学风得改,学者需要通过学术研讨,在交流中提升自己,沉下心来做学问,孕育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种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